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船舶、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然而,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材料特性、焊接工艺参数、操作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各种焊接缺陷。这些缺陷不仅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深入了解常见焊接缺陷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提高焊接质量、确保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孔
(一)缺陷特征
气孔是焊接过程中熔池中的气体在凝固时未能及时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气孔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针状、虫状等,大小不一,可分布在焊缝表面,也可能存在于焊缝内部。表面气孔会降低焊缝的美观度,而内部气孔则会削弱焊缝的有效承载面积,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在承受载荷时,气孔周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二)产生原因
1. 焊接材料因素:焊条受潮、药皮变质或剥落,焊丝表面有油污、铁锈等杂质,在焊接过程中这些物质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保护气体不纯,如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分,会在焊接过程中分解出氢气,增加气孔产生的可能性。
2. 焊接工艺因素:焊接电流过大,导致熔池温度过高,气体在高温下溶解度增大,而在冷却过程中来不及逸出;焊接速度过快,熔池存在时间短,气体无法充分逸出;电弧过长,使空气容易侵入熔池,增加了气体来源。
3. 环境因素:焊接环境湿度大,空气中的水分进入熔池;在有风的环境中焊接,保护气体的保护效果受到影响,空气易侵入熔池。
二、夹渣
(一)缺陷特征
夹渣是指焊后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如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等。夹渣的形状不规则,大小各异,可呈点状、条状或块状分布在焊缝中。夹渣会降低焊缝的有效承载面积,影响焊缝的力学性能,特别是会降低焊缝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在受力时容易成为裂纹源。
(二)产生原因
1. 焊接材料因素: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含氧量、含硫量过高,容易形成氧化物和硫化物夹渣;焊条药皮中脱氧剂、造渣剂的比例不当,不能有效地去除熔池中的杂质。
2. 焊接工艺因素:多层焊时,前一层焊道的熔渣未清理干净就进行下一层焊接,导致熔渣残留在焊缝中;焊接电流过小,熔池温度低,熔渣与金属液不能充分分离;运条不当,熔渣不能顺利浮出熔池表面。
3. 焊件因素:焊件表面的铁锈、油污等杂质未清理干净,在焊接过程中这些杂质进入熔池形成夹渣;焊件坡口角度过小、钝边过大,不利于熔渣的排出。
三、未焊透
(一)缺陷特征
未焊透是指焊接接头根部未完全熔合的现象,可分为根部未焊透、边缘未焊透和层间未焊透。未焊透会使焊缝的有效厚度减小,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同时在未焊透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增加裂纹产生的风险,严重影响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二)产生原因
1. 焊接工艺因素:焊接电流过小,电弧热量不足,无法将焊件根部或坡口边缘充分熔化;焊接速度过快,使电弧来不及充分加热焊件,导致熔深不够;坡口角度过小、钝边过大,根部间隙过小,使焊条或焊丝无法伸入到根部进行充分熔化。
2. 焊接操作因素:焊工操作不熟练,焊条角度不正确,电弧偏吹,使电弧热量不能集中在焊件根部;多层焊时,层间清渣不彻底,影响后续焊道与前一层焊道的熔合。
3. 焊件因素:焊件装配质量差,对口间隙不均匀,局部间隙过小,导致焊接时根部无法充分熔合;焊件材质导热性过快,使焊接部位的热量迅速散失,难以达到充分熔化的温度。
四、未熔合
(一)缺陷特征
未熔合是指焊缝金属与母材之间或焊缝金属层与层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现象。未熔合可分为坡口未熔合、层间未熔合和焊道与母材之间的未熔合。未熔合削弱了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在受力时容易引发裂纹,降低焊接结构的安全性。
(二)产生原因
1. 焊接工艺因素:焊接电流过小,电弧热量不足,不能使焊缝金属与母材或前一层焊缝金属充分熔化;焊接速度过快,电弧来不及充分加热,导致熔合不良;焊接电压过高,电弧过长,使电弧热量分散,不利于熔合。
2. 焊接操作因素:焊工操作不当,焊条摆动角度不正确,使电弧未能覆盖整个焊接区域;多层焊时,层间清渣不彻底,残留的熔渣阻碍了后续焊道与前一层焊道的熔合;在焊接过程中,电弧偏离焊缝中心,导致一侧未熔合。
3. 焊件因素:焊件表面有油污、铁锈等杂质,影响了焊缝金属与母材的熔合;焊件表面不平整,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使焊接时电弧长度不一致,导致局部未熔合。
五、裂纹
(一)缺陷特征
裂纹是焊接中最危险的缺陷,它会显著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在载荷作用下,裂纹会迅速扩展,导致焊接结构的突然破坏。裂纹按其产生的部位可分为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弧坑裂纹等;按其产生的温度范围可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热裂纹通常发生在焊缝金属结晶过程中,裂纹表面有氧化色彩,呈锯齿状;冷裂纹一般在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时产生,裂纹表面较清洁,无氧化色彩。
(二)产生原因
1. 焊接材料因素: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含碳量过高,会增加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倾向;焊缝金属中硫、磷等杂质含量过高,会降低焊缝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促进裂纹的形成。
2. 焊接工艺因素:焊接热输入过大,使焊接接头的高温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晶粒粗大,降低了接头的韧性,容易产生裂纹;多层焊时,层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增加裂纹产生的可能性;焊接顺序不合理,会在焊接接头中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诱发裂纹。
3. 焊件因素:焊件的材质对裂纹敏感性较高,如高强度钢、不锈钢等;焊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尖角、缺口等应力集中部位,在焊接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纹;焊件装配时存在较大的强制对口,会在焊接接头中产生较大的初始应力,增加裂纹产生的风险。
4. 环境因素:在寒冷环境中焊接,焊件冷却速度过快,容易产生冷裂纹;焊接环境湿度大,氢含量高,会增加冷裂纹产生的可能性。
了解焊接生产中常见焊接缺陷的特征和产生原因,是预防和控制焊接缺陷的基础。在实际生产中,应从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工艺的优化、焊接操作技能的提高以及生产环境的控制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确保焊接质量,提高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加强对焊接过程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焊接缺陷,避免因焊接缺陷引发的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
如果您还想了解关于机器人的其他问题请关注安徽松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松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心全意致力于智能工厂的搭建,机器人系统的集成与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欢迎来电咨询400 0551 107